襪子只佔穿搭視覺大約3~5%,卻左右30%以上的舒適度。對襪子控來說,這舒適度不只生理上,還有精神上的滿足。
紐約市足踝中心的足部專科外科醫師Diana Valencia表示,「穿著優質的襪子對提升生活品質很重要。如果不穿襪子,走路時鞋子裡的濕氣就會積聚。如果腳部積聚了濕氣,那麼你就更容易感染腳氣,產生異味等問題。穿襪子可以限制磨擦,幫助預防疼痛的水泡。」
在選擇襪子時,材質必須一併考慮,Valencia醫生說,「你需要的是透氣、輕盈且能吸汗的材質。此外,還需要注意合適的尺碼、合適的支撐水準以及你的預算。」
1. 平常走路為什麼應該穿襪子?
馬里蘭和華盛頓特區的足病學家 Saylee Tulpule表示:「是的,走路時你絕對應該穿襪子。」 Tulpule博士補充道,「襪子可以為腳底提供緩衝作用,吸收濕氣和汗水,並且在腳和鞋之間形成屏障,防止水泡形成。」不僅如此,具有透氣、抗菌機能纖維的襪子,還能預防真菌感染和異味。
2. 哪種材質最適合作為日常步行穿著?
由聚酯纖維、尼龍和彈性纖維混紡製成的襪子最適合日常穿著,因為它們輕盈且透氣性佳。這些材料會讓汗水遠離您的皮膚,幫助預防水泡的產生,同時增加襪子的舒適度。
3. 厚襪子是否比薄襪子更好?
相較於薄襪子,厚襪子通常具有更多緩衝,若是從事需要頻繁跳躍、衝撞的劇烈運動,厚襪子確實可以為雙腳加強保護。然而,在溫暖潮濕的日子裡,厚襪子可能會導致腳部過熱和出汗,因此較厚的襪子恐怕不適合夏季或熱帶、亞熱帶氣候。
此外,厚襪子較不適合腳板偏寬、厚的人,因為鞋子裡沒有太多額外空間,厚襪子不但無法帶來舒適,還可能增加壓迫。
需要注意的是,亞洲人腳掌較歐美人寬,腳背較高聳,因此在選擇鞋子襪子品牌時,需將自身腳型列入考慮,以確保腳部舒適與健康。
4. 襪子的厚度該怎麼選擇?
在選擇襪子時,通常依據個人喜好,但不能忽視天氣狀況和你穿著襪子時的活動類型。
如果保暖、緩衝和支撐對你很重要,則選擇厚襪子。它們適合在涼爽的月份進行戶外活動,有些厚襪子還提供更多的壓縮,適合那些想要緊身貼合的人。壓縮襪通常建議在像跑步這樣的活動中使用。
薄襪子適合那些溫暖潮濕的天氣,以及怕熱的人。它們往往提供更好的通風,可以讓你保持涼爽,尤其是在暖和的月份。
請記住,襪子的厚度可能會影響你的鞋子尺寸。如果你需要更厚的襪子來增加緩衝,可以考慮訂購半碼或一碼更大的鞋子。在購買鞋子前,穿上你常穿的襪子試鞋是個好主意。
5. 襪子如何預防水泡?
襪子可以透過多種方式預防水泡,但主要是透過其排汗特性。過度潮濕可能會導致水泡形成,因此避免汗水積聚可以預防水泡。
100% 純棉襪子由於吸水性過強,會黏在您的腳上,增加摩擦,因此不是防止水泡的最佳選擇。相反,應選擇混合聚酯纖維、彈性纖維或羊毛製成的襪子。
6. 我應該穿著醫療壓力襪嗎?
穿著壓力襪有助於促進腿和腳部的靜脈循環和血液流向心臟,位於新澤西州Sparta的臨床主任Melissa Prestipino 表示,「在行走和站立時穿著可以幫助預防腿部的血栓,腫脹和靜脈曲張。」
如果你沒有嚴重靜脈曲張,小腿腫脹或血栓問題,那麼穿著壓力襪可能不是必需。請根據自身情況,向醫療保健單位諮詢何時使用壓力襪和安全穿戴時間的建議。
7. 登山、健行、馬拉松應該穿什麼襪子?
羊毛通常被認為是長時間戶外運動最好的材質,聽起來可能會覺得太熱,實際上卻相反。羊毛有助於調節體溫,防止出汗,在極端環境下,仍能加強緩衝和支撐。
MMOW 襪款專為生活在氣候溫暖的你設計,符合日常步行機能,如果你會從事大量戶外運動,或有醫療復健需求,建議搭配其他同業品牌著用。
最佳的日常襪子應該是舒適且支撐力好,能夠吸走多餘汗水,並能預防惱人的水泡。無論你是通勤中快走,還是在健身房裡使用跑步機,你都應該穿上一雙能讓你感到舒適和專注的襪子。